
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陈屿、通讯员张惠雯)7月2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汉中院士团队研发出以油菜为底盘的“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生物合成技术,开辟了人类获取绿色有机硒的新途径,生物工厂亩产值有望超千万元。
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抗癌、护肝、守护心血管、明亮眼睛、增强生殖能力等多重功能。其中,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就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硒形态,也是目前抗癌效果最优硒形态。
富硒蔬菜和谷物是有机硒最安全有效的来源。但同时,硒是一种稀缺资源。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数据,我国绿色富硒土地仅占耕地3.5%左右。
针对我国有机硒来源总量不足、但需求潜力大的现状,王汉中院士团队积极开辟有机硒特别是甲基硒获取新途径。实验中,他们发现,油菜薹在硒元素上具有特殊的富集功能,也就是说,在非富硒土壤中能高效富集硒而生长出富硒油菜,被称为“硒高效”现象。
基于此现象,王汉中院士团队培育出全球第一个“硒高效”蔬菜——杂交油菜薹新品种“硒滋圆1号”。“在武汉,土壤中含硒量大概是0.172毫克/千克。但我们产出的新品种含硒量达到0.053毫克/千克,远远超过了一些地区0.02毫克/千克的富硒标准!”王汉中介绍。此后,团队又培育出适宜大面积推广的“硒滋圆2号”,硒含量达到了0.213毫克/千克,其中甲基硒占比47.6%。
为此,该科研团队利用合成新技术,以甲基硒高效富集油菜基因型作为生物反应器,配套利用设施工厂和无土化、自动化栽培技术,开发相关硒产品。这种通过油菜生长在植株内合成的有机硒,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功能性食品,例如冻干、粉碎后压制成硒片,或添加到面粉中制成“富硒面”。目前,我省市场化项目处于中试阶段,相关产品今年有望上市。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