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云南省全域推进河湖健康评价典型经验获水利部全国推广

0人浏览   2025-07-06 14:51:00

近年来,云南省以河湖健康评价为重要契机和抓手,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切实加强河湖健康评价结果在河湖长制工作中的应用,为各级河湖长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水利部向全国推广了云南省全域推进河湖健康评价的典型经验。

试点先行,河湖健康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丰硕

云南依托全国首个全球环境基金赠款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云南省试点项目,以红河流域川河、恩乐河、补麻河为试点河流,连续三年开展健康评价课题研究,研究提出云南省河湖健康评价技术规范建议,研究成果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评估专家组终期评估,并取得“满意”级评价,在全国同类项目中排名前列。

因地制宜,创新制定特色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标准

云南水利构建省级指标体系。基于试点河流研究成果,参照水利部河长办印发的《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首次印发《云南省河湖库渠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围绕水域岸线、水量水质、生物、社会服务功能4个准则层,构建河湖库渠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类指导开展评价。在云南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鼓励根据河湖功能定位、地理位置、社会发展现状及需求等,优化调整指标,全面反映河湖的健康状态。

全力推进,提前一年率先全面完成全省河湖健康评价

以奖代补推动全域河湖健康评价。2020年起,连续3年每年落实省级资金1亿元用于奖补美丽河湖建设工作较好的州(市),优先倾斜全域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地区,红河州、临沧市、大理州等10个州(市)已完成全域健康评价。提前1年完成全省河湖健康评价任务。2024年率先在全国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内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目标任务,共涉及1987条河流、30个湖泊,74%左右的河湖处于健康状态以上。

成果运用,首次建立全省河湖健康评价档案

首次印发省级河湖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成果。将云南省六大水系、牛栏江及赤水河干流划分为285个评价河段,分类开展监测评价。伊洛瓦底江、怒江处于非常健康状态,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赤水河为健康状态,牛栏江处于亚健康状态。首次建立河湖健康综合档案。按照“一河(湖)一档”方式组建档案,建立覆盖全省2017条河湖的健康档案,形成河湖健康“体检报告”,解决“治哪里、怎么治”的痛点。

精准治理,全力构建幸福河湖治理新格局

以河湖健康状况短板为突破口,提出河湖问题清单、保护治理任务措施清单、重点治理方向,由精准诊断到精准治理,达到了导向准确、施策精准、治理系统的目的,推动实现河湖治理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如针对赤水河鱼类保有指数低的短板,通过清退流域内17座小水电、增殖放流555.8万尾等措施,鱼的种类从2020年初的36种恢复到42种,珍稀鱼类的种群和数量明显恢复。

强化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

省总河长令专门安排部署全省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省河长办制定《云南省河湖健康评价、河湖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方案》,明确河湖健康评价单元与评价主体。围绕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结合云南省省情、水情和河湖管理保护实际,研究制定《云南省河湖库渠技术健康评价规范》地方标准,明确全省河流、湖泊、水库和渠道等四类差异化评价指标,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河湖库渠健康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

强化系统观念,推进综合评价

基于系统观念,客观看待河湖演变规律。“化学指标无法决定水体的本质,本质还是在于生态系统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和功能是否适应就会出现表征。例如蓝藻水华暴发就是系统的一种行为。基于综合评价,系统诊断河湖健康问题。既可以进行综合评价,反映河湖健康总体状况,也可以对河湖水域岸线、水量水质、生物、社会服务功能中的指标进行单项评价,反映河湖某一方面的健康水平,为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

强化数据整合,加强动态监测

将河湖健康评价与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水生态治理工作充分衔接,逐步构建全省重点河湖水量、水质、水生态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监测网络,不断提升生态监测能力。完善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利用机制,加强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协议。推进水文水生态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重点水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监测,动态掌握河湖全要素的变化,为建立河湖库渠健康档案提供了数据支撑。

强化问题导向,充分运用成果

将“一河(湖)一策”与河湖健康评价同部署、同推进,健康评价结果与河湖保护治理充分融合,如针对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建设调水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针对水质优劣程度差的问题,提出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将河湖健康评价结果纳入河湖长制工作成效考核,既反映河湖整体健康状况,又反映河湖某一方要素的达标情况,也反映河湖健康状态的变化情况。

云南网记者 段芃